- · 《人才资源开发》栏目设[05/29]
- · 《人才资源开发》收稿方[05/29]
- · 《人才资源开发》投稿方[05/29]
- · 《人才资源开发》征稿要[05/29]
- · 《人才资源开发》刊物宗[05/29]
县域民企人才资源开发的公共服务困境与突破以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才,特别是高层次、领军型创新创业人才,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助推器……没有人才,哪来的创新驱动底气?人才是创新的根基,创新驱动实质是人才驱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才,特别是高层次、领军型创新创业人才,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助推器……没有人才,哪来的创新驱动底气?人才是创新的根基,创新驱动实质是人才驱动。谁拥有一流的创新人才,谁就拥有科技创新的优势和主导权。”虽然理论界对于人才资源的研究已经有了丰富的成果,但是,以公共服务视角研究人才资源开发的理论和实践的成果还颇少。
一、以晋江为研究样本的依据和意义
晋江是福建乃至全国县域经济的典型代表,连续16年位居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全国十强,连续22年成为福建省县域经济排头兵。作为福建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晋江具有发展首位度高、产业集中度强的特征。
1.晋江是中国民营经济的典型代表
改革开放之初,晋江人率先突破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利用“三闲”(闲房、闲资和闲置劳动力)率先起步,创办了全国第一批民营企业,诞生了第一代民营企业家,闯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民营经济发展道路,成为中国“民办特区”的典型。从一定意义上讲,正是有了民营经济的发展,才会有“晋江模式”的产生,才会有时任福建省省长习近平七到晋江,总结提炼出享誉全国的“晋江经验”。目前,晋江民营经济占据GDP版图、财政收入和从业人口的比例都在90%以上。
2.晋江是全国人才工作的试点单位
近年来,晋江已经陆续成为泉州市“365”民营企业人才工作机制试点,福建省人才强市试点,第二批全国社会工作人才试点。晋江创新推行“四优”工作法,创造了独具特色的“晋江人才经验”。《中办信息》等刊发其做法,中组部人才局来晋调研时,也予以高度肯定。目前,晋江共集聚国家“千人计划”专家1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名、省“百人计划”专家7人、泉州市“海纳百川”高端人才53人,拥有在晋工作博士128人(在外晋籍博士255人),人才工作成为晋江的新亮点。
3.晋江人才资源开发公共服务的实践探索具有研究价值
晋江率先在民企人才资源开发公共服务上进行多项突破。通过完善人才政策、率先出台优秀人才认定标准、成立全国首个县级博士协会等一系列举措,营造了引才育才用才的良好环境。
⑴树立柔性引才用才的新理念。晋江主动更新人才理念,变吸引人才为追随人才、服务人才、对接人才,树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来去自由”的人才引用理念,推行“户口不迁、关系不转、双向选择、自由流动”的柔性人才引进机制。人才可以专兼职形式为晋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成立全省首家县级人才办,出台《优秀人才享受工作生活待遇暂行办法》,为人才提供企业注册、子女就学、户口落户、医疗保健、法律援助等全方位服务,分领域分行业分层次设立首批10个人才驿站,促进各类人才交流,培育人才社群。
⑵引入多家国字号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目前,晋江已经成功引进中科院海西研究院、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等7家国字号公共技术服务平台。这些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已经成为晋江有效引才、用才的重要载体。例如,依托中国科学院海西研究院,晋江已引进来自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德国慕尼黑大学、英国诺桑比亚大学、法国第六大学等世界一流工科学校的7名高层次人才,拥有科研人员近40名,其中博士学历13名;依托哈工大机器人研发中心,建立了一支包括两院院士、长江学者、20多个博士、10多个研究员在内的技术研发团队。累计成功对接技术成果43项,促成14个项目签约,服务企业超百家。
⑶打造系列化专业化的产业园区。晋江市委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措施扶持公共创新服务平台建设,补助奖励最高可达500万元。相继投建了三创园、洪山文创园、智能装备产业园、金井高校科教园、陈埭鞋服创新中心等五大创新载体。其中,三创园轻工学院孵化基地共吸纳创业团队和项目27个,洪山文创园累计引进高校及设计机构60家,成功引入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服装研究所、北京798工作室等30家工业设计专业机构,吸引入驻200多名创意设计人才,成功实现了政产学研的对接融合。晋江还着力建设10处创客空间,入驻创客团队已有537个,共3124人,多家单位成功入围首批省级众创空间。
⑷加强产学研一体促进成果转化。每年借助“4·19”“6·18”“9·8”等大型对接平台,促成产学研的“零距离”接触,生成众多的科研项目。例如,中国皮革和制鞋工业研究院承担的省科技厅《福建省皮革制鞋产业技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项目,参加12项国家或行业标准的制修订工作,截至2015年3月,已促成5大类17个产品、65个参数的CNAS认可;海西院的“新一代多功能高质感可控微孔聚酯纤维及制品的关键技术开发与产业化”项目圆满完成,并在2015年开始向市场推出,每年新增产值1亿以上;中纺院合作研发的“差别化涤纶细旦工业丝产业化成套技术和应用”项目,通过了技术鉴定,纺丝设备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工艺技术达国际领先水平。
文章来源:《人才资源开发》 网址: http://www.rczykfzzs.cn/qikandaodu/2021/0305/876.html
上一篇:产教融合工作新思路以厦门医学院为例
下一篇:关于盘活用好后人才资源的研究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