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发挥科技人才优势 打好盐湖资源牌

来源:人才资源开发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07-25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新理念、新成果、新盐湖,7月24日,盐湖绿色勘查技术研讨会在青洽会期间举行,研讨会汇聚了全国相关领域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开展技术交流,共同对柴达木盆地盐湖资源勘查与开发

新理念、新成果、新盐湖,7月24日,盐湖绿色勘查技术研讨会在青洽会期间举行,研讨会汇聚了全国相关领域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开展技术交流,共同对柴达木盆地盐湖资源勘查与开发技术建言献策。

奠基地质事业 提交丰硕成果

风雨60年,柴达木盆地陆续探明察尔汗钾镁矿、锡铁山铅锌矿、茫崖石棉矿、大场金矿、德尔尼铜钴矿、木里煤矿、夏日哈木铜镍矿等超大型、大型矿床。 青海省地矿局作为青海地质工作的奠基者和开拓者,在广泛的地质工作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提交了丰硕的地质成果,构建青海地层构造、岩浆岩序列,摸清全省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基本特征,建立了青海省构造演化模式,填补了青藏高原区域地质调查空白。首次在柴达木盆地发现储油气构造,先后发现各类矿产129种,矿床、矿点和矿化点3120余处,为青海省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做出了重要贡献。

" 功勋地勘单位""中国百强地质队",青海省地矿局柴达木综合地质勘查院是一支盐湖勘查专业队伍。该院在柴达木盆地西部开展了深层卤水资源找矿理论和方法的探索与研究,揭示出背斜构造区内盐湖资源找矿潜力巨大。首次在柴达木盆地西部的大浪滩地区评价了厚度巨大的卤水储层,开辟了柴达木盆地找钾的第二空间;并相继在大浪滩-黑北凹地、察汗斯拉图、昆特依、马海等区域,取得了深层卤水找矿成果,初步估算氯化钾资源量累计7.61亿吨,取得了盐湖找矿理论创新和地质找矿的重大突破,相当于实现了"再造一个察尔汗"。

截至目前,探明的钾、镁、锂等多种盐湖资源矿种占全国储量第一,盐湖资源总价值99.15万亿元,占青海矿产资源潜在总价值104.56万亿的94.83%。为我国摘掉"缺钾"的帽子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奠定了柴达木"聚宝盆"的历史地位,确立了青海资源大省的地位。

重视平台建设 着力人才培养

进入新时代,青海省地矿局坚持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资源保障为责任和担当。秉持"地质立局、产业富局、人才强局、和谐兴局"的发展战略,紧紧围绕当前面对地勘工作转型发展实际,主动融入地方经济建设,积极落实青海省委"四大一高"战略实现,奋力打好 "四张牌"。为适应地方经济发展,加速地勘行业转型,地矿局党委提出"大资源、大地质、大生态、大数据和高层次人才培养"的新目标,着力打造科技研究型单位,以出思路、出成果、出人才为目的,构建科技人才成长创业的平台。

地质类专业甲级资质40个、乙级31个。近年来,青海省地矿局高度重视科研平台建设和人才培养,全局现有在职职工2098人,其中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573人,占在职职工的75%。先后成立各类科研平台22个,其中,成立了"潘彤工作室"和"青海省人才小高地建设单位",建有西北地区地勘领域首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院士专家工作站1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6个,产学研基地4个,地质矿产研究所及科研工作站5个,技术研究中心3个。

以"青海学者"潘彤命名的"潘彤工作室",充分发挥培养高层次人才和技术优势,"传帮带"培育地质专业各领域优秀专家、优秀科技人才、学科带头人67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专家1人、1人获首届"青海学者"荣誉称号、1人获"李四光地质野外奖",1人获青海首个"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荣誉称号。先后有29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4人先后获全国先进工作者、5人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7人入选省"高端创新人才千人计划"。

一大批青年科技创新能手、省部级专家和80后、90后以及00后技术骨干,逐步形成了一支高、精、尖地质专业人才队伍。以此为基础,近年来涌现出一批可喜的原创成果,支撑青海地矿实现了"三个发现、三个突破、三个基地",为青海地勘事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和科技保障。

汇聚专家人才 共商盐湖未来

青洽会期间,7月24至25日,青海省自然资源厅、青海省地矿局、中化地质矿山总局、青海省专家人才联合会联合在西宁召开"新理念、 新成果 、新盐湖-盐湖绿色勘查技术研讨会"。会议汇聚全国相关领域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开展技术交流,研讨柴达木盆地盐湖资源勘查与开发技术。通过搭建更多更好的科研平台,引进更高更强的专业人才,助力新一轮盐湖资源勘查开发利用。

研讨会结合我国资源和生态环境约束趋紧的新形势,针对当前盐湖找矿理论长期固化,技术装备较为落后,开发方式相对粗放,综合利用水平有待提高、循环利用仍需探索、资源利用效率相对低下、盐湖卤水急剧下降、资源紧缺矛盾日益突出、勘查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矛盾不断凸显等矛盾,就如何实现矿业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等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进行交流研讨,探索提出依托科技创新平台,进一步发挥人才优势,描绘柴达木盆地盐湖资源勘查开发新蓝图,提高盐湖资源绿色勘查和综合、高效、循环利用水平,努力实现我国盐湖资源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文章来源:《人才资源开发》 网址: http://www.rczykfzzs.cn/zonghexinwen/2020/0725/412.html



上一篇:无缝对接 打通产教人才供应通道
下一篇:海南自由贸易港海口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人

人才资源开发投稿 | 人才资源开发编辑部| 人才资源开发版面费 | 人才资源开发论文发表 | 人才资源开发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人才资源开发》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